战高温 斗酷暑 美化校园不言苦
来源: 作者:胡忠德 发布时间:2012-08-31 阅读次数:

战高温 斗酷暑 美化校园不言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后勤公司环艺部暑期工作侧记

    美丽的武昌理工学院,坐落于依山傍水的汤逊湖畔。随着暑期生活的结束,当学子们返回校园的时刻,将会发现校园的环境已变成了一个美丽的“公园”,这是后勤环艺部的员工为美化校园环境,战高温,斗酷暑的成绩。但可曾想到,环艺部员工为美化校园的环境,是怎样在背后默默地奉献着,在每个员工身上编制着多少感动而真实的故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哪里来的“非洲男孩”
    六月的天气骄阳似火,正值响午,室外温度高达40余度,天气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。走进民族村,一组组具有民族风情的建筑群展现在面前,放眼望去,只见一个酷似非洲的“黑人”头顶烈日躬着身体,一楸一楸挥汗如雨翻挖着泥土,任凭烈日的喷焰,汗水早已湿透了他的衣襟,可他全然不顾,默默的耕耘着,火热的太阳早已将他晒成了一个“非洲”人,他就是民族村生态园的管理员徐海松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树梢上飘来了“太空人” 
    懦夫虽有双腿,却畏惧低矮的山梁,勇士虽无翅膀也敢凌空翱翔。尽管9米高的云梯架在崎岖不平的山坡上,但由于景观树枝蓬径太大,云梯无法靠拢,唯一的选择攀上树梢,可有的树梢上隐藏着一群群的蛰蜂,让你无法回避,具有丰富经验的员工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驱蚊喷雾剂,随时作好应对的准备,然后登上树梢进行修饰,高高的景观树长上了“天”。他们在树梢上笑开颜,“撕片白云”揩揩汗,在他们的神剪下,一棵棵的景观树变成了一幅幅靓丽的风景画。这就是环艺部的三巨头——代清元、肖文国、黄东海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0余小时的“奋战”与270%的开拓奋进
    环艺部“二屈”——屈志刚、屈志德,职如德,志如钢,伸出他们的长期承担浇水任务时被水浸泡得浮肿的指头,让人感动不已。“二屈”如实说,在此工作了十多年,从没有这样的辛苦,校外色块的修剪有始以来都是四人两天来完成,如今三人一天完成球型类修剪,原来每人每天30多个,现在一天80多个,与以前相比,超额完成任务270%,这已不是什么新概念,而是开拓奋进的起步。
    8月1日下午,还没来得及下班,艰巨的任务又传来了,六棵大香樟取挖移栽在夜幕下拉开了序幕。由于吊车的伸臂极短,难以起吊到山上,员工只有用绳子进行配合,“一、二、三......”的合力声划破夜空。天刚破晓,尽管办公室给他们准备了夜宵,但谁也没时间去吃,直到天明,他们买来了七碗牛肉粉,才消除忙碌了整晚的疲惫与饥饿。新载的苗木还需要及时浇水与缠绕草绳,各种植物与花卉还等待着他们去抗旱,为了植物的生长,为了校园的美化,挺住——是他们唯一的选择。40余小时连续作战使得六棵香樟树移栽成活。
     为了给全校师生创造一个美丽而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,环艺部员工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。


[返回上一页] [打印本页]